钢琴之所以被称为“乐器之王”,由于他宽广的音域和丰富的音乐表现力。作为一件乐器,他伴随着欧洲音乐的发展而发展。我们都知道钢琴1709年诞生于意大利,但是这件乐器并不是被发明出来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摸样,他也是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那么他是怎样一步步变成见天的样子的呢?
1709年以前
在1709年之前,欧洲有一种古老的乐器,他的名字叫“羽管键琴”。这件乐器被我们公认为是钢琴的老祖宗,现代的钢琴直接由他发展而来,在他的基础上做了重大的改进。
他与我们现在的钢琴有些地方是一样的。
1、键盘,而且也分为黑键白键。
2、大概的结构也差不多。
但是最本质的区别是:发声原理。羽管键琴的发声原理是:按下琴键通过琴键上面的羽管(动物羽毛上面的圆管做成的)来拨动琴弦,然后琴弦将震动传导到音板上,通过音板的共鸣发出声音。
这种发声原理的弊端是:
1、声音的大小、强弱没有办法控制。因为是用羽管拨动琴弦,而拨动琴弦的力量是恒定的,所以音量的大小和强弱也是恒定的。
2、音量小
3、重复发声的时间间隔长。
如果我们对西方音乐史有了解的人都知道,1600-1750年正处在西方音乐史上的巴洛克时期,这个时期的音乐作品结构简单,多为一些单声部的作品,对乐器的性能要求不高。但是处于巴洛克末期的一些器乐作品,现有的乐器表现力已经不能做出很好的诠释,所以需要对乐器的性能做出改进。而在1709年意大利的克里斯托弗里发明了,用榔头击打琴弦的钢琴。钢琴的发声原理是:按下琴键,通过杠杆原理带动榔头击打琴弦,琴弦将震动传导到音板上,音板产生共鸣发出声音。这种发声原理的优点是,演奏者可以通过控制下键的力度来控制声音的大小强弱;而且是榔头击打琴弦,击打的力度比较大,所以音量也比羽管键琴大;更重要的是榔头重复击打琴弦的频率非常高。也正是钢琴的发明为后来西方音乐史上最为辉煌的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一、击弦机发展史
当意大利人克里斯托弗里在1709年发明了钢琴之后,随即对钢琴的击弦机进行了改进。他发明了一种复震杠杆系统,就是采用杠杆原理使击弦机运动,击打琴弦之后击弦机可以迅速复位,进行下一次击打琴弦,这样就使得击打琴弦的速度比以前快了很多倍,使击弦机的灵敏度大幅度提高。但是当时的人们并没有对克里斯托弗里的发明感兴趣,直到1730年德国人西尔伯曼受到了克里斯托弗里发明的击弦机的启发,成功制造了一台钢琴。据说这台琴拿到当时的音乐大师巴赫那里演奏的时候,巴赫对这台琴并不满意,他认为键盘太重,然后西尔伯曼对击弦机继续进行改进。德国人西尔伯曼对钢琴击弦机的改进贡献很大,他发明了制音器,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击弦机上面的制音头,只是那个时候使用手动控制,而现在采用的踏板用脚控制。西尔伯曼还培养了十二个徒弟,这十二个徒弟后期也为击弦机的改进做出了重大的贡献,1760年之后当时击弦机分为两派:一派是“维也纳式”也就是后来的“德国式”击弦机,一派是“英国式”击弦机。德国式击弦机的优点是灵敏度高,下键浅且轻盈;缺点是音量小,音色变化层次感不强。英国式击弦机的优点是音量大,音色变化丰富;缺点是下键深且硬,榔头大且行程长,灵敏度低。随着古典主义音乐时期的到来,音乐作品对乐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后期榔头材质的改进,使德国式击弦机的缺点慢慢被攻克,再加上德国人对击弦机零部件加工技术和工艺的不断提高,击弦机的灵敏度、稳定性不断提升,对英国式击弦机的优势不断扩大,英国式击弦机被人们慢慢舍弃,德国式击弦机一统天下,并一直保持到今天。最终在1826年英国人罗伯特·沃姆发明了攀带,来控制击弦机榔头复位的动作,这个小小的攀带的发明奠定了现代击弦机的结构基础,基本上在1826年之后击弦机与我们现代钢琴击弦机在结构、击弦原理、击弦动作上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使用的材质上面发生了一些变化。纵观击弦机发展的历史德国人对他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最大,由于德国人的严谨作风、对击弦机零部件加工精度的高标准高要求,使得德国的击弦机制造技术一直领导全球,这种优势一直保持到今天,德国的雷诺击弦机被公认为世界最好的击弦机。
二、马克发展历史
1、铁牌
在1808年之前,钢琴全部采用木质结构,对琴弦张力的承受能力较低,所以那个时候的钢琴音域一般都是五到六个八度。1808年英国人布罗德伍德首次在三角琴上采用铁木混合结构,以增强对琴弦张力的承受能力,进一步拓宽钢琴的音域。1820年英国人艾伦首次在三角钢琴上使用全金属结构,然后进一步使用到立式钢琴上,由于全金属铁牌能够承受巨大的琴弦张力,这样就可以在贴牌上挂更多的琴弦,将音域进一步拓宽到现在的88个键。
2、弦轴钉
1808年法国人艾瓦德改进了弦轴钉,在弦轴钉上打个孔,然后将琴弦穿过孔再缠绕在弦轴钉上,以固定琴弦顶端。他还发明了弦轴钉阻滞套管,来增加弦轴钉的扭力。
3、弦列设计
1857年亨利·施坦威发明了琴弦交叉排列技术,终于使得钢琴不再那么庞大。
4、榔头
早期的钢琴榔头使用的是皮革包裹,1826年法国人亨利·帕培发明了用毛毡包裹的榔头。榔头直接与琴弦接触,他的软硬度会对音色产生重要影响,过硬会使音色干亮,过软会使音色闷暗。皮革无法改变榔头与琴弦接触部位的软硬度,而毛毡的软硬度可以通过整音做微调。
三、踏板发展历史
1、延音踏板
延音踏板首先是德国人西尔伯曼在18世纪上半叶改进击弦机的时候发明了制音头,当制音头抬起离开琴弦时琴弦可以自由的持续振动起到延音的效果,当制音头复位与琴弦贴靠在一起时阻止琴弦振动,以达到消除延音的作用。他首次在钢琴上实现了延音的效果,不过他采用的是手动控制延音的发生和停止。1783年英国人布罗德伍德发明了用踏板控制延音效果的发生和停止,她也被认为是延音踏板的发明者,但是延音的发生、停止的原理是西尔伯曼发明的,只是布罗德伍德把控制延音的方式做了改进,采用踏板控制更科学更合理。
2、弱音踏板
1774年John Joseph Merlin发明了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使用的弱音踏板。立式钢琴弱音踏板的原理是,当踏板踩下时背档将榔头往前推,使榔头与琴弦之间的距离缩小,减小榔头击打琴弦的力度,使钢琴的音量变小。
纵观钢琴的发展历史,英国、法国、德国人对他的贡献最大,通过一代又一代人不断的改进,钢琴最终在19世纪末期发展成熟。他的结构科学合理;他的音域宽广、音色美妙绝伦;他的表现力丰富诚挚,时而大气滂沱如千军万马,时而轻声细语如小桥流水,最终使他毫无争议的获得了“乐器之王”的美誉。